华夏文化系列之二十三:四大名楼

发布日期:2025-03-07 16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62
古往今来,历朝历代,上至真命天子,下到州官县府,都喜欢修建楼阁。中国古代的楼阁,或用来纪念大事、或用来宣扬政绩、或用来镇妖伏魔、或用来求神拜佛。四大名楼只是一种泛称。中国古代的楼阁,其实是比较多的,很多都有着极其珍贵的历史意义。

图片

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(因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而闻名),黄鹤楼(因崔颢的《黄鹤楼》诗而闻名),岳阳楼(因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而闻名),北方第一阁(楼)蓬莱阁(因苏轼的《海市诗》及传奇神话《八仙过海》闻名遐迩)、鹳雀楼(因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而闻名)、昆明大观楼(因孙髯翁为其撰写天下第一长联而名动天下)。

图片

1.滕王阁: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,国家5A级旅游景区,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。历史上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,屡毁屡建。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,又因初唐诗人王勃的《滕王阁序》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而流芳后世。

图片

滕王阁主体建筑共九层,净高57.5米,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。该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(公元653年)。1989年10月8日,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胜利落成。

图片

2.岳阳楼:湖南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,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5A级旅游景区,自古有“洞庭天下水,岳阳天下楼”之美誉。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,北宋范仲淹的名作《岳阳楼记》,让这座洞庭湖畔的名楼,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。岳阳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,其独特的盔顶结构,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设计和技能。

图片

岳阳楼主楼高19.42米,进深14.54米,宽17.42米,为三层、四柱、飞檐、盔顶、纯木结构。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,周围绕以廊、枋、椽、檩互相榫合,结为整体。"岳阳楼的楼顶形式非常独特,采用了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,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,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。登上三层高楼顶,凭栏眺望,眼前是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湖水,耳边不由自主的回荡起那些千古佳句。

图片

3.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,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、中国历史文化名楼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,是“江南三大名楼”之一,自古享有“天下江山第一楼“和”天下绝景“之称,与晴川阁、古琴台并称“武汉三大名胜”。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(公元223年),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“军事楼”,后演变成为官商行旅“游必于是”、“宴必于是”的观赏楼。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《黄鹤楼》一诗,李白在此写下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,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,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。

图片

黄鹤楼在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,被占用;1981年重建黄鹤楼时,选址在距旧址约1000米的蛇山峰岭上,以清代“同治楼”为原型设计,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,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,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。 2018年2月20日,黄鹤楼景区启动景观改造工程。

图片

4.昆明大观楼:大观楼位于中国云南昆明市区西南部,南临滇池。清康熙年间所建,因园内建有一座附长联的三层楼和楼前的三潭印月而得名。乾隆年间,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,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,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。

图片

道光八年(1828年)修葺大观楼,增建为三层。咸丰三年(1853年)咸丰帝题“拔浪千层”匾,咸丰七年(1857年)长联与楼毁于兵燹。同治五年(1866年)重建,复遭大水,光绪九年(1883年)再修。光绪十四年(1888年)赵藩重以楷书刊刻长联。大观楼1983年被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(第七批)。

图片

5.蓬莱阁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,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,是一处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古建群。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(1061年),素以“人间仙境”著称于世,其“八仙过海”传说和“海市蜃楼”奇观享誉海内外。

图片

蓬莱阁历经风雨沧桑,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古建筑群为中轴,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,四种文化(神仙文化、精武文化、港口文化、海洋文化)为底蕴,山(丹崖山) 、海(黄渤二海)、城(蓬莱水城)、阁(蓬莱阁)为格局。

图片

6.鹳鹊楼:鹳雀楼,又名鹳鹊楼,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,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。始建于北周时期(约在557—580年间),历经隋、唐、五代、宋、金700余年后,至元初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,毁于兵,仅存故址。

图片

明初时故址尚存,后因黄河水泛滥,河道摆动频繁,其故址随之难以寻觅。人们只得以蒲州西城楼当作“鹳雀楼”。由于楼体壮观,结构奇巧,加之周围风景秀丽,唐宋之际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,以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最富盛名。

图片

1997年12月,该楼的复建工程开始,2002年9月26日,新鹳雀楼落成并开始接待游人。新建的鹳雀楼为仿唐形制,四檐三层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